第(3/3)页 因为他白天要操心徐景昌的丧事,晚上还要处理小皇帝他们拿不定主意的国事,以及审阅他们处理过后的国事。 也只有他这样的身体素质,才能坚持下来。 丧事结束后,他睡了整整一天,就恢复了状态。 不是他不想再休息几天,而是他身上的担子容不下他多休息。 不过让杨轩欣慰的是,在徐景昌的丧事期间,小皇帝的表现很不错。 经他处理的国事,可圈可点。 杨士奇、杨溥、于谦皆是对小皇帝的能力表达了肯定。 这让杨轩不由得感觉自己之前的担忧多余了。 到底是老朱的子孙,确实成长的很快。 既如此,那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杨轩就可以开始让小皇帝逐步开始接手朝政了。 也不用再等到小皇帝亲政的时候了。 于是,杨轩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国事和小皇帝的身上。 这样,他也可以转移注意力,短暂的忘记徐景昌已经走了的事实。 而杨轩让小皇帝逐步接手朝政的举动,也让百官心中安定了不少。 距离小皇帝成婚的时间越来越近,百官都担心杨轩会把持着朝政,不会还政于小皇帝。 毕竟,权力是能迷惑人的心智的。 处在高位之上,想要保持初心,实在是太难太难了。 历史上不知道多少人,在坐上高位之后,就失去了初心。 诚然,杨轩总领朝政期间,国力蒸蒸日上。 麓川之战,更是打出了国威,让西南的土司安稳了下来,南洋一众小国也知道了大明的强大。 但,人心是不可测的! 百官对于杨轩,也是畏惧大于敬佩。 毕竟这厮要是不讲规矩起来,谁也没有办法。 要知道,当初哪怕是当着太宗的面,他都敢当廷斩杀数十名官员。 更何况现在是军政大权在手的情况下。 好在,从始至终,杨轩都没有表现出要一直把持朝政的迹象。 这也让百官对杨轩的印象改观了不少。 尤其是官场上的年轻人,没有亲眼见过杨轩当年的"战绩"。 他们只看到杨轩这几年兢兢业业,哪怕是大权在握,也毫不贪恋权势。 因此,都开始怀疑传闻中杨轩的那些“战绩”是不是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