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吃饱喝足,杨轩便拉着老者聊起了今年的庄稼情况。 不止如此,杨轩还找村子里的其他百姓了解情况。 … 而在皇宫中。 杨士奇三人在见到张太皇太后后,说明了情况。 张太皇太后也知道事情的严重,便告诉杨士奇三人,一切按照镇国公的安排来就行。 有了太皇太后这话,杨士奇三人赶紧派人前往北直隶周边数省查看情况。 同时去调阅以往的奏疏,查找杨轩需要看的。 … 傍晚,杨轩一行人坐上马车,返回城中。 通过和百姓们聊天,杨轩也知道了百姓们对今年的收成情况不太看好。 杨轩没有告诉他们会有蝗灾的事,因为若是告诉他们,不可避免的会引起恐慌。 此事,还是等朝廷准备好后再说。 回到城中,天色已经不早了,杨轩把小皇帝送回皇宫,就回了家。 次日一早,杨轩就去找杨士奇。 “镇国公,关于预防蝗灾的章程,我们已经商议出来了。” 杨士奇三人见到杨轩,行完礼,便拿出了一份奏疏。 杨轩接过,仔细看了起来。 杨士奇等人写的预防蝗灾的方法没什么出彩的,动员百姓捕捉消灭蝗虫,待春耕开始后种植一些蝗虫不喜欢吃的作物来减少蝗虫的繁殖和生长空间。 这些方法都是前人用过的。 确实是有用,但要说消灭蝗虫,确实是夸张了。 “大明立国以来,也发生过不少次蝗灾,以前都是怎么处理的,把相关的奏疏都找出来。” 杨轩看完,又对杨士奇他们吩咐起来。 他想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加有效的方法被忽略了。 接下来的几天,杨轩和杨士奇等人就一直在忙碌着。 同时杨轩还派小虎在北直隶范围中查看情况。 很多地方都发现了虫卵。 这也就意味着,蝗灾不可避免了。 再加上天气,可能还会发生旱灾,粮食减产,已经成了既定的结果。 而朝廷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内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