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棉花的价格,总体上来说,处于一个上涨的趋势。 在太上皇当台的时候,棉花大约一斤六十文钱,维持了很多年没涨,棉花的价格是近几年才涨起来的。 原因很简单,杨氏商行在京城办了纺织厂,对棉花的需求量增大了。 而看到了纺织厂带来的利润,大齐其他地域的很多地方,陆续都有纺织厂出现。 “没办法啊,我们一家子都劝诫了很多次,他不听,一家之主是他,他要是固执了,谁的话都不好使。” 王守义摇头道。 “你的话也不好使?你是王家最有出息的晚辈吧!”欧阳恒惊讶道。 “不好使,我的话没用,而且,我又不是王家最有出息的,最有出息的是我的弟弟,他已经考中了进士,在京城翰林院做事,连我弟弟的话都不好使。” 王守义道。 “你弟弟是进士?光耀门楣啊。” 谷喉</span> 欧阳恒惊愕道。 这一次,他是真正的吃惊。 一年的会试,真正录取的人数,一般不会超过两百人,会试过关后,进入殿试,殿试倒是不会淘汰,全都有进士的身份。 但,整个齐国,能进入前一百多名,成为进士,就已经是凤毛麟角的天才了。 一般的县城,出一名举人,都十分贵重,更何况一名进士呢。 怪不得王家声势大,王守义也能加入虚羽宫,可能就是跟他弟弟有关系。 “你弟弟是王荣文,王和志,又或者是王启宝?”欧阳恒叫出的几人,是他记得的王姓进士,年岁都不大。 当然,姓王的进士不止这几人,因为,王姓是大姓,在整个大齐的姓氏人数上,历年都排行前三。 人数多,出进士的可能性也就更大。 “王荣文就是弟弟,叶兄,你见过我弟弟吗?”王守义微微一愣。 “倒是见过一面,但是在一次酒席上,你弟弟定然记不得我的。”欧阳恒微微一笑。 “不能啊,叶兄你在人群中,谁都能第一眼记住你的。”王守义道。 这可不是他信口胡说,要知道,他就是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欧阳恒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