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风投来了,一亿收购报价!-《这一世,我再也不渣青梅竹马了》


    第(2/3)页

    估计今天自己得在公司直落了,不到晚上都回不去。

    在办公室呆到傍晚,小杨哥和康宝弘来了。

    这两人也没闲着,小杨哥是刚出差回来的,昨天平安夜和今天圣诞节甚至都没空和他媳妇过,好在他媳妇还是通情达理的,默默地做个背后的女人。

    一回到临安,杨奋就马不停蹄地直奔总部了,因为他和苏泽林,康宝弘约好了,有几件很重要的事得谈。

    大家都还没有吃饭,康宝弘过来的时候顺便在路边买了个饭盒,三位高层就这么在办公室里就这么边吃边谈,不过这也会成为以后忆苦思甜的资本。

    “有风投想要收购咱们公司,开价一亿!”

    小杨哥才刨了两口饭,就丢出个惊人的消息。

    这个小会议没有其他人,就是因为涉及到某些比较机密的事,只有股东会成员才有资格得知。

    如今的康宝弘也是股东了。

    苏泽林从个人的股份里分了一点给他。

    不多,也就百分之二而已。

    然而康宝弘已经很满足了,关键是成了小老板,这让他有了更多的归属感,所以那百分之二的股份很有意义。

    当然,这个时候的他也没想到,这点股份以后的价值会出乎意料之外的高。

    “一亿!”

    康宝弘倒吸了口凉气,停下筷子忘了吃饭。

    新世纪,这么值钱了吗?

    这么说来,百分之二的股份也值两百万。

    我岂不是百万富翁了?

    这年头的百万富翁可是很稀罕,如今的康宝弘完全没敢想自己会成为其中之一。

    苏泽林倒是半点都不意外。

    一家发展势头强劲的新生企业,迟早是会有风投找上门的。

    甚至有些人搞个空壳子,炒炒概念,都能卖出个好价钱,更何况新世纪可不是什么炒概念的空壳公司,它已经在轨道上,且布局到全省每个城市,拥有好几十家门店了,很快就能成为省内知名连锁品牌。

    而且,这些事,都是在两年之内发生的。

    换句话说,这家新生企业潜力无限。

    对于这样的公司,哪怕是新公司,一亿真的不多。

    而且这只是报价而已,对方只是试探,明显还有得谈。

    如果换成上年还没布局好,这就不一样了。

    对方可能也就只会开个一两千万。

    “我没兴趣!”

    苏泽林想都不想就道。

    他还真没把一个亿放心上,好歹前世可是集团公司的大老板,身家接近千亿的。

    新世纪是有潜力成为独角兽的,别说报价一个亿,多报几个他都不会卖。

    杨奋早预想到了他的回答,不过见到苏泽林如此淡定且毫不犹豫地回绝,他还是不由得佩服。

    当对面开出一个亿的收购价之时,他其实也被震惊到了。

    新世纪他和苏泽林的占股比为七三,如果真卖掉的话按比例三千万到手。

    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可以很潇洒地过下半辈子了。

    但是,小杨哥也不想卖。

    冷静下来之后,他好好分析了一波。

    以新世纪这发展势头,自己以后能赚到的,可能远远不止三千万。

    此外,这个品牌虽然是苏泽林创造出来的,但他好歹也是老板和元老,付出那么多努力打拼,早将其当成了自己的儿子。

    要卖掉,他舍不得!

    好在,苏泽林的决定和自己一样。

    康宝弘更是大大地松了口气。

    他或许是最怕新世纪被卖掉的人。

    哪怕自己的股份也能拿到两百万,而且身为这家企业的老人,熟悉一切业务,即便新公司接管位置可能也能很牢固,但他还是只想跟着苏泽林混。

    这样具有大智慧和人格魅力的老板,真的很难找到第二个了。

    老板牛蛙!

    听到一亿眼睛都没眨下!

    这气魄还真没谁了。

    “我的股份也绝对不卖!”

    康宝弘表明态度!

    “明白,我晚点就给他们答复!”

    小杨哥点了点头。

    既然大家都达成了共识,这个话题就没太多好说的了。

    时间宝贵,继续下一件事。

    “我们从银行贷的五百万,连带赚到的钱,都花得差不多了!”

    小杨哥的第二个问题和资金相关。

    当然那笔钱不是打水漂了,它们都用在了刀刃上,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广告持续不断的强大攻势,手机业务,以及不断铺设的新直营店,这些都得花钱。

    “终于快花完了吗?”

    苏泽林有点不满意。

    杨奋:“……”

    康宝弘:“……”

    听苏泽林的口气,他不是嫌花得太快,而是太慢了。

    其实说起来也就大半年的功夫而已。

    混子的思维和别人不一样。

    这笔钱本来就是用于公司发展的,你花的时间越长,就说明业务拓展得越慢,需要花钱的地方少。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他恨不得能三几个月就给花掉。

    事实上花掉的不只是五百万,连带这大半年来公司的收益。

    这不叫挥霍,更不叫打水漂,而是再投资!

    五百万的价值已经体现出来了,在它的助力下,新世纪完成了省内的初步布局。

    不过,要在省内深耕,甚至将商业版图拓展到整个江浙泸大区的话,就得继续投入。

    “向银行那边再贷吧,这次贷个两千万以上是不成问题的,越多越好!”

    苏泽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要迅速获取资金有两个方法,要么融资,要么向银行贷款。

    苏泽林不只没意向卖新世纪,甚至他就没融资的打算,也没有那个必要。

    最需要融资的通常是什么公司呢?

    常见的是那种炒作概念的互联网公司,先画个大饼,然后火速拓展市场,但其实上有可能一直都在亏本,比如拼夕夕这种,如果它在发展初期拿不到持续的融资,资金链随时都能断掉。

    新世纪并非炒作概念做起来的,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起来的,它的每家直营店和加盟店都在赚钱,都在给母公司输送资金,只是苏泽林嫌资金输送得还不够快而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