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盛长天-《大皇子,戍边十年魂归故里》
            
            
            
                
    第(3/3)页
    天武大帝坐在龙椅上也暗自嘀咕了起来。
    “盛长天?”
    没啥印象,不知道。
    “说说看。”武岳点头。
    他没有想要动吏部二十四房的想法。
    这是经过实践验证的一套完整的官员晋升体系。
    顶多就是修剪修剪的。
    所以现在,就是却官员。
    都察院、刑部、廷尉更缺。
    三千万,只是基础。
    未来还有更多。
    盛长天当即一喜,震声道:“臣认为,想要让吏部最快速恢复,并恢复运转。”
    “要从吏部自身勇于提拔官员,按品级、各房、主事方向依次递补,便可让吏部恢复。”
    “至于其中良莠,可留待观察。”
    “其二,臣认为,想要三年内增加官员三千万,且要让官员有任职能力,必须双头并进。”
    “此双头为,科举举荐并行,不管何种方法,必须唯才是举。”
    “其中,科举之法,不论出身,三年举办三次,择选各县、郡、州、域、皇朝五级,五级各取若干。”
    “其次,举荐之法,不论出身,以考教论职,不应一概而全,举荐之法应当同行于科举之法。”
    听着盛长天的话,在场的官员面面相觑。
    纷纷交头接耳。
    也是第一次正视这毛遂自荐的盛长天。
    着实没想到,一个从四品的礼部司仪,竟然还有这番见解。
    尤其是张成直。
    眸光之中微微闪烁。
    举荐之法,说的就是他们世家。
    而他们世家跟旧政学派,其实并非没有相通之处。
    不过是在某些核心利益方面,有很大的冲突。
    但抛开这些。
    他反倒是认为,举荐之法同行于科举之法,未尝没有尝试的可能。
    说白了。
    就是皇朝不在是以举荐谁谁就能上的方式任选。
    而是以科举同行之法,对举荐之人进行同级考核,考核过了,就能任职。
    而这其实,与他并无冲突之处。
    反而会选出更为优秀的世家子弟。
    这就有点意思了。
    “此人,不简单啊!”张成直呢喃自语。
    倒是张成直身边的几人,对盛长天比较了解,轻声说道:“大人,此人是进士出身,在吏部左侍郎身边当过记事。”
    “后来听说顶撞了吏部左侍郎,被下放在了吏部论事房,那地方就是议论天下官员之地,乌七八糟的但没有什么实权。”
    “后来此人娶了刑部左使的女儿,好不容易从议事房调出来进入了吏部绩效房,不知怎么的,顶撞了房事,就被安排进了礼部官仪之中,一待就是六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