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是当时史官记载,大抵对这等方外之地不甚关注,更多的关注点是中原天朝大将,只身在外,借兵不万,便降服蛮夷之地。 王玄策因功获封朝散大夫。 中天竺的国王等人结果,没有人关注,更没有人去专门记载。 而对天竺的本土情况,更无过多描述。 但这并不妨碍让李隆基这位大唐君王,知道在吐蕃另一边,确实是有着一块偌大而肥沃的土地,却被一群宵小蛮夷占据,却又不善耕种。 而在李隆基掌握这些情况之后,会怎么看待这片土地? 当年太宗朝作为使臣,兵不过百的王玄策,能凭着借来的不万兵马,就杀的那片土地江河日落。 如今大唐陈师鞠旅,悬旌万里,定然是以摧枯拉朽之势,荡平蛮夷之地。 只要大唐征讨吐蕃得胜,那片土地就会如持金小儿一样暴露在大唐这尊巨人面前,任由采摘。 “可即便属实,如镇海巨舰,你又如何能将那里的产出运回关中?”王忠嗣仍是担忧不已。 他常年统兵,于军伍之事,想来都要做好万全之策,方才会雷霆而动。事无妥当,便是如此番拖延出兵石堡城一般,即便会受罪于朝堂,他也不愿去做。 高水寒却是忽的轻笑一声:“伯父,此处只有侄儿,方才斗胆一言。即便圣人知晓某造不出那镇海巨舰,此时也不会有何惩处。有三道征讨吐蕃、开垦天竺之事在前,圣人便已经被侄儿架在了潮头,绝不会中途做歇。” 是啊! 只要验证了天竺那片土地肥沃如另一座中原之地,那么挡在大唐面前的就只有吐蕃这个障碍了。 为了完成自己的君王伟业。 皇帝绝不会允许这份荣光从自己的手上滑走。 皇帝这时候,其实也被架在了火堆上灼烤。 不由的,王忠嗣深深的看了高水寒一眼。 他有些忍俊不禁,想来这时候的大明宫中,圣人定然也已经反应过来。 即便查出极西之地的国度没有建造镇海巨舰的图纸和技术,也不可能就此下旨中止早朝上暂定下来的事情。 这时。 高水寒亦是自信道:“且说,伯父又怎知侄儿不能造出那镇海巨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