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他今日之所以能出现在这里,只是因为他乃是奉旨入京,充任龙武军,在这里乃是为了当朝谢恩。 但这也洽和了他的计划。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殿上也渐渐拥挤起来。 直到右相李林甫慢慢的踱着步子,走入大殿,立即就迎来在场所有人的叉手作揖。 殿内的太监,更是麻利的搬着一张凳子,放在了离着御座最近的位置。 李林甫态度平和,面色如常,静静的走到凳子前。 从殿门到凳子这一段距离,详细的表现出了这位帝国右相的权势和威望。 只是李林甫未曾就坐,双手交叉在一起,静静的注视着上方那张还空荡荡的御座。 只是没用多久。 随着一声沉闷的声音传来。 一身明黄锈团龙圆领袍的李隆基,带着身着紫金蟒袍的高力士,从后殿走了出来。 群臣施礼。 李隆基缓缓落座,微笑示意,看向仍束手站着的李林甫:“右相坐吧。” 李林甫含笑点头,也不催促,缓缓坐下,只落在半个凳面上。 随后,他才叉手抱拳道:“老臣谢过圣人,不知圣人今日召集群臣早朝,所为何事?” 这样的问话,若是在太宗朝,亦或是高宗朝,定然是要被问责乃至于惩治的。 但李林甫就是这样毫无顾忌的说出了口。 而李隆基竟然也视若无睹,用眼扫过殿内群臣。 而后他缓缓开口道:“正值年关,本不愿打搅了诸卿,只是朕想到,今年安西那个高仙芝,小勃律一战大获全胜。朝中总是要庆祝一番,诸位也议一议。” 说完,李隆基便再次目光缓慢的从所有人脸上扫过。 他已经抛出了一个话题。 只是,小勃律一战早已过去半年有余。 就算是要庆祝,也该是在捷报到来的时候庆贺。 如今年关之时,提及这件事情,却根本就不是为了这事。 高水寒早有预料,心知李隆基这是要主动引出执掌河西、陇右两道,却屡屡拒不出兵的王忠嗣。 果然。 只见李隆基话音刚落,殿中就有官员站了出来。 “启禀圣上,安西一战,大获全胜,有功必赏,理应如此。然!自古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臣弹劾原河西、陇右两道节度使王忠嗣,不遵圣意,延误战机,屡不出兵,致使国军之事有失,不可严惩!” 李隆基的眉角微微一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