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其实这名为述职,但众将心中知晓,不过是朝廷体面的托辞而已,大将军去了长安可谓是前途未知,令人担忧。 但王忠嗣这些年,对众将不但有恩,更是悍勇为先,使得众将纷纷敬从尊重。 这也是为何,现在众将还称呼王忠嗣为大将军,更是声称只要是王忠嗣的军令,他们必定听从。 至于是否是场面话,那就为未可知了。 众将语毕,便鱼贯而出,向着衙门外面离去。 这时,一直坐在里面的王忠嗣,抬起头轻声出口:“光弼留步。” 被点名的人是如今河西、陇右都知兵马使,赤水军使,李光弼。 对照的话,就是当初还没有征讨小勃律之前的高仙芝。 李光弼乃是将门出身,其父李楷洛当年更是官居左羽林大将军,他们家更是柳城李氏,可谓高门大族。 而李光弼虽为李楷洛第四子,却是生的足智多谋,治军威严,屡屡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也正是因此,受到了王忠嗣的信赖和重任。 若是以此对比的,大抵就相当于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之间的关系。 听到王忠嗣言出留步,李光弼也不多问,当即就停下脚步,让到一旁。 这时,王韫丽已经是满脸担心的跑到父亲面前,蹲下身子,满心忧虑的看向父亲:“阿耶,可是出什么事了?女儿先前在衙门外,听人说朝廷有旨意来?” 面对女儿的询问,即便是征战疆场多年的宿将王忠嗣,一时之间也难以启齿。 将尚罗利、昭武姬等人留在院中的高水寒,深吸一口气走上前。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如今,可不就是王忠嗣落难的时候。 到了王忠嗣面前,高水寒规规矩矩的弯腰叉手作揖:“可是朝中要大将军回京述职?” 他这番话问的属实有些唐突。 顿时惹得王忠嗣微怒抬头,盯住这个突然多出来的陌生人。 身穿大唐将军细鳞甲,蹀躞上军牌悬挂。 是大唐的将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