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字迹干净,形体端正,可见这孩子心正,是个可以培养的苗子。 不过,最让卫元明满意的是,答案还是正确的。 里面的谜题是‘史上最难的灯谜(猜一成语)’,安安写的答案是‘百思不解’。 而卫元明心中的答案,正是百思不解。 既然是最难的灯谜,那自然就是很难猜得出来答案,让人再三思索也不能够理解,可不就是百思不解。 卫元明对着那中年男子点头。 中年男子于是取出一套上好的墨宝和五十两银子,递给安安。 “小公子,今日拔得头筹的便是你了,这些东西便是给你的奖励。” 安安没看银子,而是去接了墨宝,看着墨宝时的眼神都闪闪发亮,这就更让卫元明满意了。 忽然的,卫元明就很期待三月德林书院招生的时候能够遇到这个孩子了。 他这次来梁州,所为的就是收他这辈子最后一个徒弟。 虽然这孩子年岁有些小了,可是却十分的聪慧喜人,更难得的是还让他觉得十分有眼缘,有种十分亲切的感觉。 安安欣赏完了手中的墨宝之后,才看向那中年男人,“伯伯,可否帮我把这些包起来?” 中年男人明显的看到自家主子对这孩子十分喜欢,自然就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中年男人将墨宝放在盒子里,又放上五十两的银锭子,最后小心的包了一个包袱,这才递给安安。 砚台很重,但是安安提着却并不吃力,跟卫元明和中年男人十分礼貌的鞠了一躬后,转身出去。 一出去,乐乐一脸兴奋的看着安安手里的东西,“哥哥,哥哥,你拔得头筹了对不对?” 安安点头。 乐乐愈发兴奋,整个人都跳了起来,“哥哥你真的太厉害了。” 安安见乐乐高兴,眼底也带着笑意。 安安把包袱递给白芍,白芍将包袱在自己脖子上随意一挂,就牵着安安和乐乐在人们各种诧异不信的目光之中离开了。 “那孩子骗人的吧?那么难的题怎么可能被他猜中?”有人质疑。 当然,质疑的人永远不会有一个。 只不过这些质疑声最后在书肆里出来的中年男人解释过后,全都没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