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你们永远就只会忘记别人对你们的好,韩信也是如此。” “你要知道韩信在当时的秦朝末年,他是有多悲催,一身才华武王用武之地。” “他就算有才能,他又能如何?” “项羽不会用他,别的诸侯王也不会用他!” “只有刘邦肯接纳他。” “而且刘邦对韩信有多好呢?” “刘邦对韩信,那简直是掏心掏肺。” “韩信当时的身份有多低呢?那可以说是处在了整个社会阶层的最下层!” “韩信当时是罪犯,而且是即将被砍头的罪犯,他的身份比奴隶还低,是刘邦看在车夫夏侯婴的面子上,才饶了韩信一命。” “所以第一,刘邦对韩信有不杀之恩!” “可是你们谁考虑过韩信应该报答刘邦吗?” “没有!” “而接下来刘邦把韩信从罪犯一直往上提拔,提拔到了什么高度呢?大将军!” “你们可能对韩信当时的地位不太了解,我就这么给你说吧,韩信当时的地位是仅次于刘邦的。” “能跟韩信身份对等的,那只有萧何,因为萧何管内政,韩信管军队。” “甚至连张良的地位都不如韩信。” “我就问,刘邦对韩信好不好?” “刘邦对于韩信来说,那就是贵人,是伯乐!” “你们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你们有没有想过报答别人的知遇之恩呢?” “一个人把你们从社会的最底层,一下子提拔到了社会的最顶层,这不是大恩吗?难道不应该感念报答别人吗?” “为什么你们从来不提刘邦对于韩信的恩德呢?” “你们指责刘邦对不起韩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韩信更对不起刘邦呢?” “人家辛辛苦苦的把你培养成才,给了你公司的股份,公司好不容易做大做强的时候,你却想着要独立出去,而且还要对着你的恩人下手,要挟他,到底是谁对不起谁?” “难道你们心里没点逼数吗?” “你们总说我的价值观有问题,那你们的价值观有没有问题呢?” “不知道什么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吗?” “就算不知道!” “那总应该知道报答别人的提携救命之恩吧?” “为什么你们总是把别人对你们的好视而不见呢?” “为什么你们总是要把自己对别人的好挂在嘴上呢?” “你们总是指责别人双标,有没有想过自己就是在不停的双标!” “你们指责别人道德缺失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本来就立身不正!” 陈通指着家长们大骂,唾沫星子当时就能喷他们一脸,陈通根本就没有给他们好脸色,谁才是真正的不要脸? 陈通的话如同晨钟暮鼓,直接敲在了家长们的心理。 家长们一个个脸色巨变。 他们没有想到,陈通竟然敢当面这么骂他们。 更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是,自己的子女此刻也站出来指责了。 学生们纷纷点头。 “对呀对呀,事情的经过我们也了解了,刘邦对韩信的恩情,那是大过于天的。” “第一,对韩信就有救命之恩,没有刘邦的话,韩信早就被人杀头了。” “第二,刘邦对韩信有知遇提拔之恩,没有刘邦的提拔,韩信怎么可能从一个罪犯直接做到了大将军?” “这样的恩德都不去报答,那韩信还是个人吗?” “为什么总是记着韩信对刘邦的好,却完全忘记了刘邦对韩信的好?” 这些清北大学的学霸们,那逻辑思维简直不要太好,一下子就抓到了关键点,他们一个个看向了自己的父母,直接质问。 “我就想问爸爸妈妈,你们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 “你们怎么就能认定刘邦的人品不好,而韩信的人品很好呢?” “这跟你们从小教我们的不一样啊!” “这不是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吗?这不是农夫与蛇吗?” 学生们的质问,让家长们哑口无言。 他们再怎么能言善辩,也不可能教自己的孩子做一个无耻的人。 而且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 一些家长当时就脸色难看,羞愧的低下了头。 有些家长则是幡然醒悟,拍着大腿怒骂道: “有的人太不要脸了,竟然不停的误导我,总是不停的说刘邦如何对不起韩信,却总不提刘邦对韩信的救命和提携之恩。” “这才让我们产生了错误的价值判断。” “其心可诛啊!” 家长们纷纷点头,有的人是真的不知道,刘邦曾经救过韩信的命,更加不清楚韩信是怎么成大将军的。 可是经过陈通这么一提醒,他们才意识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没有刘邦提拔的话,韩信算什么东西呢? 历史上有才能的人很多,但怀才不遇的人更多! 没有刘邦的提拔,韩信就是一个大头兵,他能干什么? 没有军队让他指挥,他能成为兵仙吗? 开玩笑! 韩信有能力拉起自己的队伍吗? ………… 聊天群中,此刻也是吵翻了天,刘邦那是一脸的舒爽。 杀白蛇的不都是许仙(诡道圣君): “那个道德君子王莽,你看到没?” “竟然给你刘祖宗也玩双标?” “你要脸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