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来来来,让大家看看? 你是怎么样的弱智!” ……………… 皇帝们此刻都是皱眉沉思? 但武则天却满眼的讽刺,没有谁比她更了解? 科举制实施的过程中,做到什么程度算功? 什么程度算罪。 因为这是她自己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 幻海之心(千古一帝,世界霸主): “陈通,那你就好好的告诉他? 让他也知道? 赵光义是多么的弱智!” ……………… 陈通点点头? 早想好好说一说赵光义了。 陈通: “首先? 提到科举考试,那么不得不提一下考试公平性的问题? 作为选拔性的考试?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让考试公平公正。” “你再看一下宋太宗赵光义是怎么做的。” “他在当年的考试中? 进士科录取了109人? 然后又在其他诸科中录取了207人? 也就是说,符合规定的是316个人。” “然后? 宋太宗,又查了一下考生的档案,就是宋朝考生的贡籍。” “查完之后? 赵光义发现竟然有188个人参加了宋太祖所有的科举考试,也就是说这些人考了15次? 考了15年,还是没有考中。” “宋太宗不是有个原则吗:为了反对而反对!” “既然宋太祖坚持不要这188个人,那么赵光义大笔一挥全部录取。” “我就想问,这是考试吗?” “什么时候,考试变得这么随意了?” “这就是在践踏考试的公平性。” “如果当权者可以在考试之后,肆意的更改录取规则,那要考试还有什么用?” “从制度建设上来说,这其实就是在摧毁科举制。” “你可以加恩科,多开一次科举,但你绝对不能在事后,这样肆意的修改规则。” ………………………… 皇帝们嘴角抽了抽,因为这些人考了15次,所以就录取了? 杨广真是服了,这就叫对科举制的贡献? 基建狂魔(千古狠君): “既然赵光义在考试之后,随意找人做官,他干脆拿着考生档案去选官得了,何必要经过科举考试呢?” “这跟科举式考试当初确立的原则,完全相悖啊。” “不是应该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的机会吗?” “赵光义的科举考试,公平公正体现在哪里?” …………………… 赵光义要疯了。 大宋战神: “赵光义超额录取,难道还错了吗?” “这对所有人都是好事儿啊。” ……………… 曹操一点都不信。 人妻之友: “好个屁!” “无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高层权力介入,那只会让制度形同废纸。” “为什么要提倡公平公正?不就是为了防止权力的介入吗?” “赵光义这么做,简直就是科举制抹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