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着科举制的推行,中小地主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让知识的传播产生了爆炸式的增长,再加上武则天在科举考试中,把诗歌列入选官的考试项目。” “因此,才让炎黄的文化走上了一个巅峰,出现了唐诗的繁盛!” “所以,唐朝文化的繁盛,你们所仰慕的唐朝文化,那全都是武则天的改革的功劳,跟李世民的李唐王朝没有半点关系!” “这个结论,你们现在认同吗?” …………………… 赵光义张了张嘴,他感觉喉咙里堵了一块石头,难受之极。 他不想承认武则天的功业,可是陈通已经把前因后果分析得如此透彻,他此刻想反驳都找不到一个角度。 最后颓然的坐在那椅子上,怒吼着:“怎么还没把小周后带来?” 这柿子要捡软的捏,李煜明显比陈通好对付的多。 ……………… 曹操欣慰之极,他就喜欢还历史一个公道,毕竟他也是被黑的很惨的一个。 人妻之友: “如果说,对武则天的功业不了解,对唐朝时期社会制度不了解,对科举制不了解,对谁把诗歌纳入科举考试不了解。” “那么就可以说唐朝,文化的繁盛,来自于李世民。” “可是当了解了这一切之后,我觉得,没有任何人再怀疑武则天的贡献!” “文化的繁盛,离不开社会制度的改革,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也离不开滋养文化繁盛的沃土。” “而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贵族体系的崩塌。” “做到这一切的人,正是炎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 …………………… 秦始皇眼中满是欣赏。 大秦真龙: “李世民时期,什么都没有做。” “而武则天做出了这么多的改革。” “这功劳到底该归于谁,那是一目了然!” ……………… 秦始皇已发话,李世民就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他根本就没有质疑和反驳的勇气。 而李渊此刻则是满脸的不甘心。 他对李世民的执政水平有了很大的怀疑。 如果说,李治一生不是在跟关陇门阀,跟长孙无忌等人争权夺利,也许当时的李治,就有可能参与或者推动这个变革。 可惜的是,李治的对手实在太强了,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收拢皇权上。 ........ 陈通见到没有人反对,于是就提出了下一个问题。 陈通: “既然大家对上一个问题没有意义,那么么就再说一下,武则天改革之后,对历史又一项重大的影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