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杨谦第一个登上了码头,然后快步朝着虞世基走过来,恭敬地长施一礼。 “谦见过世伯。” “好,快快请起,这一趟高句丽之行,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你,若非你,焉能有今日之胜果。” “世伯谬赞了。说起来,若非是当日世伯从中说和,谦又焉能这等立功的机遇。” “哈哈,你呀,就是太过谦虚了。”虞世基失笑摇了摇头道。 “来大将军之前已经来了信,若无贤侄,根本不可能有今日之胜果。” “今日,老夫是奉陛下旨意,特来负责见这位高句丽国主的,至于贤侄你,也先稍待一二,一起同往陛下行在。” 高元被四名备身卫押解到得码头之后,虞世基前行数步,朝着高元一礼。 “大隋内史舍人,吏部侍郎,紫金光禄大夫虞世基,奉吾皇之命,诏高句丽国主到行在一述。” “小王遵大隋陛下圣意。”高元亦朝着虞世基一礼,恭敬地回答道。 下了船,高元再一次被押出了囚笼马车之中,只是这一次的囚车,档次却高了不止一筹,坐垫都是用了华贵的丝绸。 看着周围那些衣鲜明,神完气足的大隋精锐,高元的脸色并没有变化。 只是,在车马行进,无人注视之后,高元这才黯然地轻叹了一声。 或许,当初自己如果不跟突厥人有交集,也就不会惹恼昔日的隋文帝。 与隋朝结下心结,若是自己能够早早的对杨广作出谦卑的姿态。 就能有机会避免这场大战的发生,只可惜,一切都只能是如果。 囚车摇摇晃晃地前行,那个将自己押送而来的少年官员杨谦,正与奉旨前来迎接自己的虞世基正并肩而行。 “陛下要求的仪仗,若非如此,区区一个高句丽国主……” 虞世基回头看了一眼高元冷笑道。 “不过依老夫之见,这位高句丽国主,也并非是一个顽固不化之徒。 不然,方才的态度,不该如此谦恭,而应该拿出一位王者的气度。” “那他为何如此固执,连连惹恼先帝与陛下?”杨谦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这老小子既然不是食古不化之辈,那他应该好好的考虑一下得罪大隋天子的后果。 “心比天高,胆比鼠小,说的就是这等人物。”虞世基失笑着摇了摇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