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与这样丰神俊逸,妙语如珠的少年才俊相处,着实让人如沐春风。 目光扫过那些人手一本刚刚分发到手的《天子诗赋集》臣工们坐在席间窃窃私语。 那一张张满是皱纹,满眼算计,目光游离的老官油子,让杨广心中不禁一阵腻歪。 ##### 回到了御案前,杨广负手而立,目光扫过在场文武大臣。心领神会的宦官当即厉声让百官肃静。 杨广手抚着精美的《天子诗赋集》,一脸的感慨万千。 “诸卿可知,我华夏至先秦以来,不论是著书立说,又或者是载史于册。 皆依靠刀笔,录于简牍与帛纸之上,以供后人瞻读……” “至今,已逾三千载。然,今日我大隋工部工部司郎中杨宁,研出一法。” “只须工匠十数人,便可将这等需人力数日方能抄录成册的书卷,拓印出成千上万卷……” “此法,在我大隋显现于世,日后,万千士子,不再为家世贫苦,看到中意书籍而囊中羞涩。” “那些无数至古流传而来的残卷孤本,亦可借此法,远播天下……” 杨广的嗓音宏亮而又激昂,这位激情四射的大隋天子,大隋王朝的主宰者。 他的声音,他传递的信息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一位位的官员拜倒在地。 声嘶力竭地大声赞诵天子的英明神武,赞诵大隋王朝的繁荣昌盛,万世永存。 无数顶盔贯甲的大隋禁军也都纷纷拜倒于地, 同样也已经拜倒在地,嘴里边不停歌功颂德的杨谦内心则是唏嘘不已。 谁能够想得到,短短数载之后。 这个时代,最为强大的大隋王朝,将会断崖似的崩分瓦解掉。 被新兴的大唐王朝,埋没进历史的尘埃之中…… 许久之后,杨广这才平静了下来,又询问了一些关于雕板印刷术的情况。 这才留意杨谦提及的郑善愿。 杨广打量着趋步于前,恭敬行礼的郑善愿,微微颔首道。 “汝父便是当年编掇《乐府声调》的郑译?” “正是先父。”郑善愿点了点头。“没想到陛下还能记得先父。”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