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股票牙商?”崇祯好奇地问:“这是干什么的?” 朱慈照解释说:“就是帮着主顾买卖股票的商人......儿臣年少失学,性子也疏懒,什么都不会,所以就只能托付他人了。这个姚大桥本是湖广一带的米商,因为身逢乱世才下南洋谋生,被儿臣所用当了官商,往来暹罗、静海、广府、泉州、上海之间贩运木材和象牙等物件,颇为能干。 后来上海的股票、债券交易兴隆,他就提出办个股票牙行,请把儿臣手头的闲钱拿去上海生小钱。” 朱慈照其实就是个甩手掌柜,真正掌权的是他的王妃邱梦梅。而邱梦梅一介女流,当然不可能事事亲为,所以本事就在用人上面了。 崇祯问:“那这个姓姚的牙商在上海赚到钱了?” “赚到了,”朱慈照连连点头,“这几年可赚了不少!林林总总加一块儿总有二三十万两吧!” 那么多啊!朱慈焕眼睛一下就红了! “他觉得合众国股票还能涨吗?”重庆郡王连忙插了句话。 “能啊!”朱慈照道,“不是他一个人看涨,他手底下还有一群小牙商,全都看涨,起码还能涨两千!” “再涨两千?那就是......” 朱慈照笑道:“就是四千两!” 卖早了? 朱慈焕心里咯噔一下,又想道:回头一定得找那个什么姚大桥请教一下...... 崇祯将信将疑,又将目光投向朱慈烺——听说他是大明最富,应该懂股票吧? “慈烺,你怎么看?”崇祯问。 “儿臣看不明白,”朱慈烺摇摇头,“儿臣日理万机,哪儿有功夫管股票和债票的买卖?再说这是商人们的事儿......朝廷收税监管而已,不问其他。” 多年前的藩债风波不是大明资本市场的终结,而是一个开始! 虽然许多人炒卖藩债亏了本,但是藩债风波过后,大明的资本市场还是发展起来了,不过交易中心不再是武汉,而是转移到了巨商云集的上海。 第(2/3)页